此次美西行,就是专程为了却三年前未能到黄石一游的遗憾,三年后有幸再次来到美国学习,从而有机会使黄石游走上日程。历时一天余的黄石之旅,时间很赶,一切都很匆忙,疲惫之余,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在此一一得到见证,可谓不虚此行。
黃石国家公园(简称黄石公园,英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因位于黄石河的源头而得名。于1872年3月1日建立,是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约96%的陆地面积位于怀俄明州境内,另外3%在蒙大拿州,1%在爱达荷州。从北到南距离有101千米,从东到西则为87千米,整个公园面积为898,317公顷,比罗德岛州或特拉华州都要大。公园位于黄石高原之上,平均海拔2,400米。该高原几乎以整条中洛矶山脉为界,海拔范围从2,700米到3,400米。公园内的最高点是鹰峰(海拔3,462米),最低点则是瑞斯河沿线(海拔1,610米)。园中其中包括湖泊、峡谷、河流和山脉。5%的面积为河流和湖泊,其中最大的湖泊是位于黄石火山中心的黄石湖,35,220公顷,黄石湖最深处有120米,湖岸线长180千米,海拔高度约为2,357米,是整个北美高海拔地区最大的湖。公园中80%的陆地面积是森林,其余大部分是草原。
☆★ 黄石湖
为了能近距离一览黄石湖的美景,为了能与大自然来次亲密接触,此行特意选择了黄石小木屋作为晚上的栖息场所,事实证明当初的选择是多么明智之举,饱览了黄石湖的静谧,暮霭和朝夕,一切都是那么的遂如人意。
静静的湖面,世外桃源般的静谧,静静的走在湖边,不惊扰那一丝令人沉醉的气息。
夕阳西下,彩霞般的余晖映照在悠长的湖面,温暖着遐思的人儿,说不出的欣喜跃然心头,只想此刻静静的定格。
伴着清晨的号角,厚重的云朵,难掩那炽烈得气息,分不清朝阳抑或夕阳,静静沉醉不知归期。。。
多谢好友崐崘雪月的助力,图片经过妙手的点拨,瞬间绽放无尽的魅力,再次致谢

心儿刚刚学了一招,试着做做,好像和好友那张有点儿贴近啦,心情美美哒

继续努力

秀一下俺的小木屋,原以为是一个又一个独立的小木屋子,可以聆听鸟语,感受花香,栖息在森林深处,不过也蛮好,轻轻呼吸大自然的味道。。。
☆★ ------------------------------------------------------------------------------------------------------------------------------------------------------
☆★
黄石公园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化森林之一,树木很久以前就被火山灰埋入地下并逐渐转化成矿物材料。这些火山灰和其他火山碎屑被认为是来自于园区本身。因为黄石实际上是一个超级火山的巨大陷落火山口。公园内有290个高度在4.6米以上的瀑布,其中最高的是94米的黄石瀑布。
黄石公园里有三个幽深的峡谷。它们通过那些延续了64万年的河流斜着穿过黄石高原的火山凝灰岩。刘易斯河向南流经刘易斯峡谷,而黄石河向北流过的行程已经雕刻了两个色彩斑斓的峡谷--黄石大峡谷和黄石黑峡谷
☆★ 黄石瀑布,黄石峡谷
黄石瀑布,气势如虹,虽不及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奔涌咆哮,也堪称完美之作。和着黄石大峡谷,气势浑然天成。
黄石公园以其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地热资源闻名,整个黄石拥有300个间歇泉及总计至少1万个地热点,黄石火山是北美最大且仍处于活跃状态的超级火山,在过去两百万年中它曾数次以巨大的力量爆发。喷出的熔岩和火山灰也覆盖了公园内的绝大部分地区。得益于其持续的活跃状态,全世界一半的地热点和三分之二的间歇泉都集中在黄石。
世界上最著名的间歇泉就是位于上间歇泉盆地的老忠泉,老忠实泉每隔30至120分钟就会喷发一次,平均每70至90分钟喷一次,每次喷发维时约一分半钟至五分半钟不等,喷发高度约五十多米。不喷则已,一喷则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由于老忠实泉日以继夜、春来秋往、年复一年地准时喷发,因此被称为老忠实泉,人们掌握了老忠实泉“每次喷发时间长度”以及“距离下一次喷发的时间间隔”之间的数学关系,因此每次都能相当准确地预测下一次喷发的时间。所以此行的第一站便是老忠泉。距离喷发10分钟左右赶到了老忠泉景点,此处早已人山人海,各自就位选好了合适的观察点静静等候,不负众望,老忠泉如期喷发,气势震撼,似万马奔腾般。
☆★ 老忠泉
人山人海,静静等候,一片静谧 静息态下的老忠泉,安静祥和,不急不缓的独处一处
横空出世,气势如虹,一鸣数丈,欲与天试比高 当一切即将散尽,便回归往时的平和,缓慢收起绝唱
精彩的黄石游,便以老忠泉短暂的震撼拉开振奋人心的号角,心亦随着泉涌激情澎湃着
黄石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本土48个州中最好的巨群野生动物栖息地。公园内有近60种哺乳动物,包括狼,受威胁的猞猁和灰熊等。其它大型哺乳动物还包括美洲野牛、美洲黑熊、加拿大马鹿、驼鹿、骡鹿、白尾鹿、雪羊、叉角羚、大角羊和美洲狮。黄石公园野牛群是美国最古老也最大的野牛群。
☆★ 美洲野牛
是不是蛮可爱滴,可惜就算再可爱,人家也好歹是一枚帅呆的牛牛啊,有几个我敢近前,为了收藏帅锅锅的俊颜,俺的小心脏怕怕滴
☆★ ------------------------------------------------------------------------------------------------------------------------------------------------------☆★
念念叨叨了一大堆,俺的惊叹主题还未拉开帷幕呢
心儿喜爱的大棱镜位于中间歇泉,一切的惊叹便从中间歇泉的五色霓虹走起。。。
黄石分为上间歇泉(Upper Geyser Basin)、中间歇泉(Midway Geyser Basin)和下间歇泉(Lower Geyser Basin),集美丽与神秘于一体。
☆★ 中间歇泉
这个中段盆地,由主要的四个地热口组成,由一圈栈道连接。
不远处淡烟萦绕之所,便是黄石最喜爱的中间盆地,大棱镜栖息之所,按捺不住急急的心情,一路狂奔,冉冉升起的迷雾朦胧了视线,似有神仙出没,增添几分神秘的色彩。
顺着栈道第一个拜访的是这个蓝得醉人的间歇泉:Excelsior Geyser,翻译成细刨花间歇泉,不知道来历是什么,据说刨起来能喷发两倍于老忠实的高度,是黄石公园喷发最高的喷泉,具体怎样,无人知晓,只是整天热气腾腾地贡献大量的地热水排向旁边的温泉河,七十多摄氏度,貌似很烫,这蓝色蓝得清透神秘,是心儿最爱的淡湖蓝色,让身心忍不住清透着。。。
☆★ 细刨花间歇泉
远远的有人头攒动之所便是大棱镜的栖息之地,因一行来的比较早,不至于过于拥挤。载着心跳的韵律,在软软的栈道缓行。。。
大棱镜温泉中心的蒸汽温度高达199华氏度(93摄氏度),聚集在周围水温较低区域的色彩缤纷的细菌在这里也无法生存。然而“死亡中心”也并非死亡地带,有几十亿个被称作“嗜热菌”的生物体正在那里繁衍生息。这么神奇的景致竟然是细菌的栖息地,让人叹为观止。
☆★ Grand prismatic spring-- 大棱镜温泉, 别名【七彩池】
此图片摘自网络,也许是航拍,也许是画,不过浓重的色彩把景致勾勒的栩栩如生。
心儿镜下的大棱镜,海拔有限,不过美景在目,足够震撼。(好友崐崘雪月后期合成,致谢

)
都说大棱镜泉太大,拍它的全貌要爬到对面的山上去,俺是没那劲头和性质啊
大棱镜泉是全美国第一、全世界排位第三大的温泉,直径高达上百米,也是色彩最丰富最美丽的温泉,阳光折射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在这里都有了,就像棱镜的功效,由此得名。据说这是因为地下水从地层裂缝冒出来后,各种矿物质经各种氧化反应,以及水中栖息在不同温度的不同光合的细菌生息,因而使她产生出宝石般色彩斑澜的丰富色彩。
黄色主旋律一方面来源于地热水富含铁,让周边的岩石和土壤也含铁氧化后呈现黄色色调,另一方面微生物们生生死死也贡献了不同状态的橙黄和深浅褐色。还有更神奇的是,大量的细菌藻类等微生物,还能随着季节的变化,根据光合作用所需阳光对应叶绿素的不同,让池水可以在冬日更绿,夏日的类胡萝卜素让池水更黄更橙甚至更红,层次分明。
常年温泉水七十多度,源源不断从泉眼涌出。伴着耳边轰轰的风声,热气腾腾的白雾从身边吹过,脚下橙黄和深褐交错流动的色彩好像岩浆爆发的效果。真乃世间的奇迹
除了大棱镜之外,还有两个相对比较小的Pool,一个是Opal Pool(猫眼石泉),另外一个是Turquoise Pool (绿松石泉)。
☆★ opal pool--(猫眼石泉)
猫眼泉有点儿像是大棱镜的微缩版,不过名字起的蛮形象
☆★ Turquoise Pool -- 绿松石泉
如此大大小小数个棱镜中心,装饰成一片五色斑斓的世界,谁的眼睛敢置信此乃大自然的巨作,除了震撼,惊叹,还有的就是久久的痴迷。。。
☆★ ------------------------------------------------------------------------------------------------------------------------------------------------------☆★
诺里斯间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
是黄石公园里最热最不稳定的一系列间歇泉,世界上最大的间歇泉"蒸汽船间歇泉"也位于此区,它长期蛰伏,很久才喷发一次(上次喷发为2008年),曾创造了喷发高度的记录380英尺。此区的间歇泉颜色也颇为丰富,有清澈见底的蓝绿色,也有柔和的像牛奶一样的蓝白色,由于它的不稳定性,每年都有新的喷泉产生,也有老的喷泉死去。
诺里斯盆地包括三个地区:瓷盆地(Porcelain),巴克盆地(Back)和百泉平原。
I瓷盆地几乎没有什么树木,有一条3/4英里长的破木栈道,给游人提供声音、颜色、气味多重感官体验。
I巴克盆地有一条1.5英里的木栈道,整个地区被森林覆盖,期间星罗棋布一些景点。
I百泉平原没有通步道,水质偏酸,地面有凹陷,比较危险,在无专业人士陪同下不建议游客进入。诺里斯(Norris)名字来源于黄石公园第二任园长Philetus Norris,他第一个总结了黄石地热很多细节信息。
"海胆间歇泉"是黄石著名的喷泉,它的特点是它是酸性温泉,而黄石大部分温泉为碱性,它pH值为3, 据说像柠檬汁一样酸。此区的有名温泉还有珍珠间歇泉(Pearl Geyser)、瓷盆温泉(Porcelain Basin)、窗台间歇泉(Ledge Geyser)、胶体池(Colloidal Pool)等。此外,此处还有一些由菌类形成的橙色或绿色的河道,也非常美丽。
在网上查到对这个瓷盆地的描述,发现曾经所经之处的名字应该是这个,一条给人印象深刻的长长破木筏道,满鼻的硫磺气息,两侧的翡翠绿、橙色相间的美丽景致似乎还近在眼前,足以弥补嗅觉的不适。
如此醉人的翡翠绿竟是菌类的栖息所致,神奇啊 
☆★ -----------------------------------------------------------------------------------------------------------------------------------------------------------------------------------------☆★
Lower Geyser Basin除了热泉之外,还有一些mud pot(泥泉),这里最大的一口泥泉就是Fountain Paint Pot(彩色泥泉)。
较低的间歇泉盆地大约有12平方英里,大部分的热特征分布在小群中。其中一些团体包括喷泉集团、火洞湖群、白穹顶集团、大喷泉、白溪集团和帝国集团。
☆★ 所遇第一个热泉是硅石泉 (silex Spring)。
☆★ 彩色锅喷泉(Fountain Paint Pots),也有人叫它“泥浆喷泉”或“豆浆池”。
彩色锅喷泉又被称为泥泡泡泉, 景色与黄石公园的其它喷泉相比有些逊色,没有其它喷泉那种五颜六色的颜色,只是平淡的翻滚着一些泥浆泡泡。
以泥浆池为主的地热景观,因这里的泥巴呈红,黄,棕色而得名,而这些不同颜色的泥巴则是因为泥浆中铁元素的氧化态的不同所导致的。泥浆池地热的一个看点便是它的“气泡”,这些气泡是由于黄石火山所散发出气体而产生。而这些“气泡现象”也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在初夏季节,由于积雪融化加上这段时间内本身的降水,黄石的地下水位会相应提升,此时的泥浆池看起来更像是一滩泥水,从而也使得“气泡现象”并不明显。而在夏季结束后,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泥浆池内的水量逐渐减少,液体开始变稠,“气泡现象”便会很容易的观察到。Fountain Paint Pot的浏览区域由一条0.5英里/0.8公里的环形栈道组成,都是很平坦的道路,一圈走下来用不了太多时间。
这口冒着泡泡的泥浆池,它的形成离不开热量、水、硫化氢气体、矿物质、流纹岩裂缝和一群不怕热的嗜热菌。地层下面岩浆的热量和气体沿着缝隙不断上升来到地表,嗜热菌分解和消耗掉了硫化氢气体,生成了很多硫酸。硫酸腐蚀了岩石块,使它们变成了粘土,在雨水、雪水的混合下,形成了泥泉,加上带有颜色的矿物质,就成了Paint Pot。
随后一行经过一段不算长的栈桥,恰好偶遇间歇泉大爆发,气势比老忠泉更胜一筹,犹如狂风暴雨般久久不停歇。。。
公园内每年都会发生山火,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88年黄石公园大火,公园内近三分之一的面积被烧毁。黄石地区每年会经历数千次小型地震,不过几乎都是人们感觉不到的。
彩色锅喷泉景区有些地方显得很荒凉,就是这一带很多的枯树,在一棵棵孤零零的屹立着,不知是因为山火还是地热的原因死去。来到黄石的人,都对园内大量倒伏在地的树木而感叹,难以理解。据说在上19世纪美国就通过法律,对黄石国家公园内的林木实施保护,按植物的生存规律,自生自灭,即使树木倒伏,都不能加以人为的干涉和利用。
☆★ ------------------------------------------------------------------------------------------------------------------------------------------------------☆★
评论